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新闻动态  党团建设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招生就业  实习实训  实验室建设  学生工作  学校首页 
单位简介
学术动态
校内新闻
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相关信息>正文
郑洛新协同发展谱新篇
2017-07-10 13:58   审核人:


undefined

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先进制造业将迎来大发展,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本报资料图片

undefined

本报记者陈辉

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创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严谨的规划、明确的路径,也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工信部批复的《“中国制造2025”郑洛新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实施“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四大行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强化考核评价,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壮大五大主导产业

郑洛新在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方面优势突出

9个

三市拥有装备、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9个

占全省56%

郑洛新三市是河南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推进试点示范建设,首先要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领域,明确主攻方向。

《方案》提出构建“5444”新型制造业体系,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个新兴产业,提升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四个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四个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

郑洛新在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方面优势突出,三市拥有装备、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9个,占全省千亿级产业集群的56%。

在如何壮大主导产业上,《方案》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方向推动装备制造高端发展,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创食品制造新优势,以轻型化、合金化、专用化为方向推动材料制造转型发展,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壮大电子制造规模,以高端化和规模化推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重发展,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制造业集聚地。

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三市将围绕优势差异化发展,构建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既分工又合作,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中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郑州市突出“盾构及掘进装备、高端液压支架、大型运梁提梁架桥成套设备、城际和地铁列车相关装备、通用航空设备、北斗及高分应用装备”,打造多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及通用航空装备产业集群。

洛阳市重点发展“大型矿山设备、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大型及精密轴承、城轨地铁车辆及铝合金车体车厢、三轮摩托车、大型干法水泥设备、有色金属压延设备、航空航天装备”,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新乡市则侧重发展“航空机载设备、盾构机、数控机床、起重机械、振动筛分机械、过滤分离设备、工程机械、大幅面印刷机、柔性冷弯装备、公路施工与养护机械、卫星应用装备、无源雷达”等,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起重机装备产业集群。

《方案》还细化了主要任务,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郑洛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广智能制造模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建立完善智能制造管理标准体系,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实施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发布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研究制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指导意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

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围绕夯实工业基础,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制造和协作配套能力。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坚持把质量作为创建试点示范工作的生命线,加强质量基础建设、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郑洛新产品整体形象。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坚持把开放作为郑洛新制造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举措,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郑洛新军工企业较多、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军民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交流融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郑洛新制造业技术水平。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构建低碳、清洁、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

郑洛新三市联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创新是主动力。三市将以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发挥创新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优化郑洛新三区协同,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等三大行动,突出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四大创新载体建设,推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创新网络,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形成“3344”郑洛新协同创新体系。

优化协同创新布局,构建“核心区—辐射区—共建区”多层级空间布局,统筹区域产业和创新资源布局,建立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推动三地围绕特色优势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各类创新资源互通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发展格局。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项目资金重点向郑洛新倾斜。实现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围绕创新链的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创新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创建高水平创新载体,组织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集群创新效应。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设立郑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促进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三大引才计划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聚焦制造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对接郑洛新示范城市建设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提升人才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河洛英才计划”“牧野人才计划”三大引才计划,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三支人才队伍,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流动配置三大发展机制,逐步健全郑洛新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人才发展体系,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到2019年,郑洛新力争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300人、企业“双创团队”120个,培养一批“中原学者”,实现诺贝尔奖获得者引进零突破和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倍增,形成人才队伍结构与制造业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基本相匹配的良好格局。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创建达到预期

政策保障主要围绕完善创新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金融服务体系、企业发展政策、探索先行先试政策和推进政策落实落地等6个方面,推进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协同发展,形成与创建“中国制造2025”郑洛新城市群试点示范要求相匹配,与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任务实施需求相适应的产业配套政策体系。

健全政策体系,重点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

发挥专项资金作用,推动财政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设立“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基金,对于郑洛新区域内的制造业重点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倾斜支持。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制造强省建设指导意见,用好金融工具支持制造业增效升级;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

探索实体经济转型政策。以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新经济”为导向,制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专项规划,出台相应政策与措施。

(原标题:四轮驱动郑洛新协同发展谱新篇

关闭窗口

新乡学院医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新乡学院
电话:0373-3682618  邮编:453003

育德育人
力实力新